前幾天 (5月27日) 誠品股東會上,老闆吳旻潔提到因為房東統一集團尚未同意續約,目前租約是到 2023 年底,如果房東無意續約的話,誠品信義店可能就要結束了。吳旻潔也提到她會給房東最好的報價,希望能爭取續約。
分類: 創業經營
自己開業與在別人公司上班,除了工作本身,最大的差異是什麼?
前幾天跟一個同樣是自己開業的朋友聊天,聊到自己開業與在別人公司上班最大的差別是什麼,席間聊到一個滿有意思的角度。自己開業與在別人公司上班最大的差異之一:在別人公司上班,你要迎合的是別人的價值觀,自己開業,你實踐的是自己的價值觀。
後疫情時代,本來就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,比的更是真功夫,更是底層競爭力
前幾天跟一個做餐廳的客戶聊天,他在去年 (2021年) 三級警戒時決定重新裝潢店面,一邊做外帶的生意。現在 (2022年3月) 疫情趨緩了,很高興他的投資得到了回報。我去找他的時候是上班日的下午,早已過了午餐時間,但店裡的客人幾乎坐滿。
從一個服務提供商的角度來看影集「華燈初上」帶來的熱潮,與給我的反思
影集「華燈初上」有三部曲,第一部播出後,掀起了一陣熱潮,甚至很多網紅們紛紛模仿起劇中人物的打扮。larry 這篇文章不是要探討影片製作、劇情內容,而是想聊一下掀起這股熱潮的底層人性。
回顧2021,歷經疫情三級警戒與狂飆的股市,市場 K型經濟,公司與個人都在上下分層中
2020年底股市開始狂飆,到撰文的今天 (2021年12月底),都還是上漲的趨勢。房地產的價格也持續上漲。你說疫情影響社會經濟嗎?靠投資獲得大筆金錢的人太多啦。與此同時,多少底層民眾是收入大減,甚至失去工作的。
還在行銷漏斗與顧客旅程?今年 (2021) 開始更接近現實的可能是「混沌歷程」
使用者的購買歷程不再是線性歷程,而是「混沌歷程」。使用者可能在 Youtube 看到你的產品曝光,回到 Google 搜尋你的資料。也有可能在你的網站商城、MOMO、PChome 等平台互相對照,才決定在某一個渠道購買。
Netflix culture deck: Context, not Control. 字節跳動張一鳴的管理哲學
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,分工太細太複雜了。很多公司的職位,是需要每位員工自己去發想、創作、提案。只要不是流水線的工廠,如果還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管理員工,代表的是極低的執行效率,極高的溝通成本。
餐廳的外帶外送,從一個客製系統廠商的角度來看點餐系統的流程設計
本篇文章主要是討論餐廳業者有自己的點餐網站,或是租用市面上 SaaS (Software as a Service) 點餐系統,整個點餐流程上的邏輯。從點餐到結帳,店家如何與客人互動及確認訂單,以及取貨前的訂單查詢與通知。
海底撈你學不會?從海底撈的創業故事我們能學到什麼
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或吃過海底撈火鍋。larry 也吃過海底撈火鍋 (ATT 4 Fun),但長期以來我對海底撈的企業成長故事倒非常陌生。前幾天 larry 在某個地方看到海底撈創辦人張勇的創業故事,我覺得有一個很精彩的點,也更能理解海底撈這家企業。
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,很多時候「先做」再從做中學是很重要的
很多時候 larry 看到好的文章,或是跟同為經營者的朋友聊天時,常常都會有上述的共鳴感。這種共鳴感來自於我已經有心得了,認知已經在那個情境裡了,然後再聽到或看到類似的觀點,才會有感:喔,真的是這樣,別人本來就是這樣做的。
經營事業:專長,專業,專心
前幾天看到一個說法,經營事業 (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),最重要的就是:專長,專業,專心。larry 對這個說法滿有共鳴的,本篇文章聊一下我對這三個詞的看法。
新冠肺炎的影響,固定成本高的公司,要重新思考線上線下投資比率的問題
固定成本高的公司 / 商家,在生意往下掉時,租金、水電、員工薪水等是照樣要付的。一天沒生意就是虧一天。如果是線上線下投資比率很懸殊的公司 / 商家,就是固定成本高但線上沒什麼經營的公司 / 商家,更不容樂觀。
新冠肺炎的影響,變動的市場才有新機會
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,很多公司 / 商家的業務都大受影響,甚至有的公司 / 商家會撐不下去。目前的狀況,代表利益結構在部份重整,重新洗牌。在利益結構固定的情況下,不會有新的機會。只有在變動的環境,非既得利益者才有機會。
我所認為的「戰略定力」
在長時間極度專心的狀態下,想清楚了經營哲學,打磨了技能,提高了營業效率。以至於當現在處理的業務比較多,接觸的人事物也比較多時,我比較知道事情的本質是什麼,經營的思維是什麼,不太容易受到過多的資訊所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