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跟一個同樣是自己開業的朋友聊天,聊到自己開業與在別人公司上班最大的差別是什麼,席間聊到一個滿有意思的角度。自己開業與在別人公司上班最大的差異之一:在別人公司上班,你要迎合的是別人的價值觀,自己開業,你實踐的是自己的價值觀。
分類: 職涯發展
電影鐘點戰 (In Time),多年後對劇情的一些感悟,與現實世界的相似之處
larry 覺得最精彩的部分是,在這部電影建構的世界裡,貨幣是每個人「生命剩餘的時間」。真實世界裡貨幣是金錢,因為金錢有用,所以大家需要賺錢。鐘點戰裡,貨幣是每個人「生命剩餘的時間」,其實是更珍貴、更有用啊。
混合辦公 (hybrid work) 正在發生,而且可能會永遠改變上班,工作與生活的模式
混合辦公 (hybrid work) 並不是一個很 fashion 的概念,而是因應實際狀況變化,不得不的應變措施。正是因為這樣,larry 才會認為混合辦公可能會永遠改變上班,工作與生活的模式。
海底撈你學不會?從海底撈的創業故事我們能學到什麼
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或吃過海底撈火鍋。larry 也吃過海底撈火鍋 (ATT 4 Fun),但長期以來我對海底撈的企業成長故事倒非常陌生。前幾天 larry 在某個地方看到海底撈創辦人張勇的創業故事,我覺得有一個很精彩的點,也更能理解海底撈這家企業。
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,很多時候「先做」再從做中學是很重要的
很多時候 larry 看到好的文章,或是跟同為經營者的朋友聊天時,常常都會有上述的共鳴感。這種共鳴感來自於我已經有心得了,認知已經在那個情境裡了,然後再聽到或看到類似的觀點,才會有感:喔,真的是這樣,別人本來就是這樣做的。
你看的是個人工作達標,還是整件事情成功?
前幾天有個朋友來找 larry 聊天,聊到工作與升遷的問題,席間有一個話題我滿有感的。也許是我這幾年自己開業,看事情的角度略有不同。但根據我的觀察,這的確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觀點:你看的是個人工作達標,還是整件事情成功?
回顧2020,不只公司企業想數位轉型,更是自媒體爆發的一年
與其說疫情加速了公司與企業的數位轉型,倒不如說從去年開始,要佈局線上、使用數位科技的認知已經被建立起來。懂商業的讀者應該知道,建立消費者認知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,而去年要做線上、數位的認知已經普遍開來。
以終為始,終局思維
以終為始也是一種「反推」的概念,站在你的位置,想想為什麼你對你的主管、公司有用。站在公司的立場,想想為什麼你對你的客戶有用。商業上反推你的商業本質是什麼,你根本的競爭優勢是什麼。
隨著年齡增長,你的籌碼只會越來越少
近兩年沒有大的商業板塊移動,供過於求,競爭超級激烈。本來就不景氣,加上疫情影響,公司縮編的,凍結人事的,裁員的都有。年紀大的員工,不管你有沒有主管職,都是可能先被「優化」的對象。
2019 Dota2 TI9 國際邀請賽觀後感,談工作的「職業化」
歐美隊伍團隊策略該怎麼打就怎麼打,徹底去執行。執行結果團滅了也無所謂,因為這已經是分析過最有利的戰術。科學化 vs 情緒化,想東想西反而把自己耗死。想清楚利弊得失,有目標有執行就有風險,情緒其實是不需要的。
騰訊前副總裁吳軍:騰訊從來沒有過 to B 的基因。什麼是「企業基因」?
什麼是基因?天生就擅長的叫基因。騰訊就是有做社交軟體跟遊戲的基因,阿里就是有做電商的基因,愛因斯坦就是有物理學的基因,Michael Jordan 就是有打籃球的基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