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業,創業,美食,葡萄酒,閱讀,網路科技。
這是我的 FB粉專 以及 IG,我比較常使用 Threads,歡迎大家追蹤互動~
過去幾年正好在一月初,都寫了回顧過去一整年的文章。今年也依照慣例,回顧一下過去一年 (2022),larry 的觀察與心得。
延伸閱讀,關於過去幾年的新年文章,請看 新年文章分類
首先,市場上各種資訊是更加混亂而過載。如果說 2020 加上疫情與 Podcast 的興起,是自媒體爆發的一年。2022 我的觀察是,因為更加混亂的資訊,我們更需要思考自己是誰,我們的底層邏輯是什麼,我們的前後脈絡是什麼。
larry 分享一個我看到的案例。有一位餐廳老闆希望他的餐廳事業能更上一層樓,於是找了幾個朋友 (也都是有資源的人) 來討論。
有人建議老闆找部落客寫文章,找網紅發社群、拍影片。有人建議老闆該重新裝潢店面。有人建議老闆餐點的定價該調整,也要推出一些在市場有差異性的產品。社群越來越難經營,那 FB / IG 還要不要經營,如果要,要po些什麼?
以上建議都對,都有道理。但哪一個要先做,要怎麼做,做完成效如何,沒有人知道。重點是那位老闆的經營心法是什麼,創業脈絡是什麼,在可控的資源投入下,做出最適合他的決策。
同一行業不同公司,情境完全不同,延伸閱讀:你是屬於什麼行業?在這個時代,要怎麼理解「行業」與「同業」
個人職涯發展也是,因為網路上資訊太多,成功學太多,larry 觀察到滿多人這個沾一點,那個學一點,講白了就是什麼都不會。忙了半天,花了時間也花了金錢,結果什麼都沒改變。
每天都有新名詞、新概念,鋪天蓋地的佔據各種媒體版面。如果你每天去追逐新概念,到處去講新名詞,講的比反思的還多,這樣大概就不太妙。
這個時代,不管公司或個人都有成千上萬個選項。多思考自己是誰,多想想自己的優劣勢。優勢的部分我們怎麼加強,劣勢的部分我們如何調整。我們待人處事的哲學是什麼,我們如何立足於這個社會。
股市與科技業的回檔
2020~2021 因為疫情宅在家的關係,很多科技公司的營收爆炸性的成長。2022 下半年疫情開始趨緩,生活開始漸漸恢復正常。人們開始外出消費,而不是一直在家上網、追劇、購物。
2020~2021 這些科技公司雇用的員工人數也增加非常多,尤其是高薪的高階人才。而 2022 下半年開始,幾大科技公司紛紛傳出裁員,如美國幾大媒題報導 ABC News, CNBC News
“Meta: Cut about 11,000
Amazon: Cut about 10,000
Twitter: Cut about 3,700
Microsoft: Cut nearly 1,000
Netflix: Cut around 450”
另外,2022 台股從一月初加權指數超過 18000,到 12/30 最後交易日加權指數是 14137,整年都是下跌的走勢。
美股方面,2022/02/03 Meta (也就是臉書/IG) 一天之內股價跌了超過 26%,之後再繼續跌。2022 年初是超過 300 美元的股價,12/30 收盤是 120 美元。
Netflix 2022/04/20 一天之內股價跌了超過 35%。2022 年初是超過 500 美元的股價,12/30 收盤是 294 美元。四月底~五月股價到低點之後,是有慢慢回升,但還是跟年初的股價差距很大。
延伸閱讀:Netflix 網飛股價一天跌了超過 35%!從現在的媒體環境來看自媒體的經營
疫情期間各國央行不斷的印鈔票,向市場輸出熱錢。而現在因為通膨,美國聯準會不斷的升息。一來一往,市場熱錢的增減是兩個方向。
因為市場熱錢和大環境變動產生的需求,隨著生活恢復正常,市場熱錢減少,終端需求大幅減少,通路庫存極高。2023 很多專家和企業家都是持悲觀、保守的態度。
數位廣告與社群媒體的趨緩與衰退
Alphabet (也就是Google) 於 10/25 公布,Q3 營收比一年前成長 6%,營收增幅為兩年來最小,而且淨利年減 26.5%。
搜尋廣告營收年增 4.25%。Youtube 廣告營收年減 1.86%,是公布 Youtube 財報以來,首次營收下滑。雲端事業營收有成長,但雲端事業仍然虧損,虧損金額還比去年同期高。
Meta (也就是臉書/IG) 於 10/26 公布,Q3 營收比一年前減少 4.5%。日活躍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 3%,月活躍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 2%
這裡的重點是數位廣告的市場停滯了。品牌主沒有無止盡的加碼投放廣告,反之,可能還因為通膨、聯準會升息、終端需求不振等因素,減少行銷預算。
廣告功能上似乎也面臨停滯。跨平台投放、自動變化廣告素材、智慧出價、自動調整目標對象,都是上線已久的東西。過去一年 (2022) 似乎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改變。
Google 搜尋本身面臨 IG、TikTok 的競爭,年輕人找好吃好玩的東西是在這兩個平台,而不是 Google 搜尋和地圖。Facebook 本身面臨的挑戰更大,就我所知越來越多人根本不會點開臉書,即使點開了也不會互動。
結論
打回原形了。本來因為人們工作、生活型態發生劇烈變化,而產生的新機會,隨著生活恢復正常而不見了。
延伸閱讀:新冠肺炎的影響,變動的市場才有新機會
有句話是這麼說的:不要浪費每個危機與轉機。意思是遇到危機時不要只想著僥倖過關,而是你事業的體質有沒有變強,SOP 有沒有定出來,下次遇到類似事情時能處理得更好。
相反的,遇到轉機時不要只盯著眼前利益,而是藉由這次轉機,把公司或個人的競爭力建立的更扎實。
larry 聽過一個企業家講兩個英文單字,分享給大家:persistent & consistent (持續而且一致)。當機會來時,當然要把握,我們把本來該做的事做得更好。當機會不好時,我們還是做一樣的事,因為我們的方向是底層競爭力,不是眼前業績。不斷的優化,底層競爭力是隨時間累積的。
延伸閱讀:後疫情時代,本來就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,比的更是真功夫,更是底層競爭力
商業,創業,美食,葡萄酒,閱讀,網路科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