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克里斯汀生 Clayton Christensen
商業思維 職涯發展 讀書筆記

[讀書筆記]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商管及創新大師對人生的真摯建議。作者:克里斯汀生 (Christensen)

本站的主題是商業,創業,美食,葡萄酒,閱讀,網路科技。

這是我的 FB粉專 以及 IG,我比較常使用 Threads,歡迎大家追蹤互動~

這次讀的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(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?),是一本舊書了,英文原文 2012 年出版,第一本中文版同年8月就出版了。

這種中文版與原文出版日期相近的書,應該都被出版社視為大案子,早就在等了。當然,作者 克里斯汀生 (Clayton Christensen) 是「創新的兩難」的作者,破壞式創新的提出者。對出版社而言,這本書當然是大案子。

larry 手上這一本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」(全新增修版),是2022年出版的。

本書作者「克里斯汀生」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,2010年他被診斷罹患癌症,同時也有其他病痛。2020年初,因病過世。

延伸閱讀,之前讀的,同樣是克里斯汀生的 創新的兩難

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英文原文 2012 年出版,代表在撰寫這本書時,作者身體已經不好了。想必留下的字字珠璣,是他對人生的感悟及真理。

共同作者有詹姆斯·歐沃斯 (James Allworth),凱倫·狄倫 (Karen Dillon)。Allworth 是他課堂上的學生,Dillon 是「哈佛商業評論」的總編輯。這兩位應該在文字上、實際撰寫上,幫助了克里斯汀生完成此書 (當時他身體狀況已經不好)。

首先,什麼是工作的「動機」

要如何找到一個令人滿足而快樂的職業生涯,本書首先提到「動機」。

1976年,Michael Jensen 與 William Meckling 兩位經濟學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代理理論 (Agency Theory)。代理理論中有兩個角色:委託人 (Principal) 與代理人 (Agent)。公司的股東與管理階層、老闆與員工、甲方與乙方,都是屬於這種關係。

代理理論提出可以用「利益連結」或「利益綁定」的方式,讓代理人與委託人的利益一致,當「代理人」產出的成果越符合「委託人」的利益,代理人也能獲得高額的利益。這種利益連結或利益綁定的方式,代理理論稱之為「誘因」(incentives)。

代理理論是現代商業關係的基礎,但是依照本書的脈絡,並不是很贊成我們在做生涯抉擇時,皆是以「誘因」做主要考量。

書中接著提到心理學家赫茲伯格 (Frederick Herzberg) 提出的雙因素理論 (Two-factor theory)。雙因素理論中發現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,有兩個因素:保健因素 (Hygiene factors) 與動機因素 (Motivational factors)。

工作中很多元素,例如薪資、福利、地位、管理方式等現實條件,如果不盡人意,當然是員工不滿的來源。這些因素是屬於「保健因素」,企業主應該盡量排除可能讓員工不滿的因素,以降低員工不滿的機率。

注意,按照雙因素理論,改善「保健因素」或現實條件,只能讓員工不那麼討厭這份工作,並不能激起員工對工作的熱情。相對的,工作成就感、意義、自我成長是屬於「動機因素」,才能激起員工對工作的熱情。

當然,不論是我們需要工作收入維持生計,或是社會中他人的眼光,大多數人是以「保健因素」來評價一個工作。但本書建議讀者們可以多考慮「動機因素」,因為這才是快樂人生的來源。

larry 根據開公司做生意多年的經驗,也對企業主補充一句:該給的薪資、費用、分潤不要吝嗇吧!這些都是「保健因素」,不要因為這些基本、根本不應該計較的東西,讓你跟員工或合作夥伴的關係生病了。

與家人、朋友的關係

本書作者很強調除了職業生涯,與家人、朋友的關係同樣是一種投資與收穫。當然,以人生來講,這是全局的看法。社會上不乏事業成功者,最終只能在人生之路上踽踽獨行,這應該不是我們要的結局。

這也是為什麼 larry 一直很強調信用與人品。這也許不是短期利益的最佳策略,但這絕對是長期利益的最佳策略。(有在看本站 商業思維文章 的讀者,應該都已了解短期利益 / 長期利益是衝突的,你只能取其一)。

書中在職涯選擇的章節,與家人、朋友關係的章節,也一直提到這個觀念。當然升官發財、提高社會地位,是大多數人評斷的標準。去思考工作的意義與動機,或是維繫與家人、朋友的關係,好像很虛無飄渺。

但如果我們把全部的時間、資源放在前者,通常結局不會太好。相對的,如果能把時間、資源也放在後者,通常才能得到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。本來,人生就是一個全面而立體的東西。

資源、流程、價值觀

書中在教育孩子的章節,用組成公司能力的三要素:資源流程決策時考量的優先順序 (也就是價值觀),來比喻孩子的教育與人才的價值。

作者把「資源」比喻為天生家裡的資源,或是職涯發展中漂亮的學經歷。「流程」比喻為利用資源再創造價值的能力,克服困難、產出成果的實際經驗,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講白了,就是比起你先天擁有什麼,實戰經驗更為重要。很多人著重在我擁有什麼「資源」,但決定一個人發展的是「流程」。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職涯選擇,不要只看表面的成績,而是看你能累積什麼經驗 (包含失敗的經驗)。

所以人生多嘗試,不要只看明確的對價關係,或是害怕失敗。所以 larry 常覺得所謂「一帆風順」的人生,其實不是一種祝福。尤其是少年得志,其實不一定是件好事。

相對的,做決策時,多考量我們做這件事能累積到什麼經驗,這往往才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。

結論

larry 很喜歡這本書,推薦給本站讀者。這本書沒有什麼艱深的經濟學理論,更沒有圖表數據。

本書作者克里斯汀生是商業與管理的大師,他用商管的背景與知識 (而不去深究理論本身),勾勒出我們該如何思考人生層面的策略。

他也是破壞式創新的提出者,名滿天下,大企業的高管和政府高官也常跟他請教。這麼高的社會地位,加上創作此書時身體已不好,但書中仍然充滿真摯的情感,表達出他助人、和善、誠實、無私的自我期許,非常動人。

順帶一提,本書翻譯者廖月娟,也是我之前讀過 超乎常理的款待 (Unreasonable Hospitality)雜訊 (Noise) 的翻譯者。我很喜歡她的翻譯文字,再次給她 credit。

最後,larry 用書中的一句話做收尾

“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?你人生的目的為何?”

本站的主題是商業,創業,美食,葡萄酒,閱讀,網路科技。

這是我的 FB粉專 以及 IG,我比較常使用 Threads,歡迎大家追蹤互動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