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的主題是商業,創業,美食,葡萄酒,閱讀,網路科技。
這是我的 FB粉專 以及 IG,我比較常使用 Threads,歡迎大家追蹤互動~
這本思辨賽局 (The Art of Strategy) 是一本舊書了,原文是 2008 年出版,中文版是 2016 年出版。其實有學理的好書是這樣,不要說是幾年前的書了,就一門學問而言,幾十年都算是年輕的學問。
共同作者阿維纳什·迪克西特 (Avinash Dixit) 是麻省理工經濟學博士,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,研究偏重在賽局理論。
共同作者貝利·奈勒波夫 (Barry Nalebuff) 是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,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,他自己有創業公司,也在多家公司擔任過顧問,擅長商業策略與賽局理論。
奈勒波夫 1993 年與迪克西特合著的「策略思維」(Thinking Strategically),1997 年的著作「競合策略」(Co-Opetition),同樣都是經典。
這本「思辨賽局」原來只是要為 1993 年的「策略思維」做修訂,結果新增了內容,也包含了作者本身的成長,和想法的更成熟。大量的新內容,讓他們決定取一個新書名「思辨賽局」。
本書也得到 200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湯瑪斯.謝林 (Thomas Schelling) 的推薦。
囚徒困境
囚徒困境 (Prisoner's Dilemma) 是賽局理論最有名的一個範例,也是「同步賽局」(simultaneous-move game) 的代表。
本書在囚徒困境章節中,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。例如有兩家競爭的服裝廠商 RE 和 BB,他們都有一個格子襯衫的商品,要如何定價呢?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
- 如果兩家格子襯衫都賣 80 美元一件,那兩家廠商營收都是 72,000 美元。
- 如果其中一家降價至 70 美元一件,降價的廠商營收會增加至 110,000 美元,沒降價的廠商營收則減少為 24,000 美元。
- 如果兩家都降價至 70 美元一件,則營收皆為 70,000 美元 (注意,比沒降價前的 72,000 美元少)。
那請問,如果你是其中一家老闆,你要定 70 還是 80 美元一件?一般想法當然就定 70 美元啊,我有機會賭 110,000 美元的營收,即使對手也降價,我也只比原本的 72,000 美元少賺一點,這個賭注值得啊。
一個賽局中,無論其他參與者的決策如何,如果你的其中一個決策選項,優於你其他的決策選項,這時你就有一個優勢策略 (dominant strategy)。
當然,兩家老闆都是聰明人,都知道定 70 美元是優勢策略,所以兩家老闆都定 70 美元一件,結果各營收 70,000 美元。
這就是囚徒困境的精髓:大家都是聰明人,都採用優勢策略 (賣70美元一件),結果不如兩家都定 80 美元,各賺 72,000 美元還比較多。
這邊 larry 下一個註解,因為故事設定:沒降價的廠商營收減少為 24,000 美元。也就是如果我們沒降價,對手降價了,我方會損失慘重。所以不足 72,000 美元的營收差額,算是買一個保險。
如果是了解賽局理論的競爭者,就會想辦法達成合作關係
如果是了解賽局理論的競爭者,就會想辦法達成合作關係,因為這樣才是彼此利益的最大化。
即使彼此是競爭關係,也要達成某種默契。以上面例子而言,如果兩家廠商都定 80 美元,比兩家廠商都定 70 美元賺得多。
這個例子只是勾勒出通常「競爭合作」會讓彼此利益最大化並且穩定。
當然,每家公司的定價跟他的品牌大小、產品差異性、行銷費用、通路佈局,等方方面面有關,不會跟學術研究一樣是固定變因。現實世界的兩家公司不會只有定價不一樣。
現實世界中定價是連續的,所以 RE 和 BB 兩家廠商不會只有 70 和 80 美元兩個選項。如果定價是連續的,RE 和 BB 最終會達到一個穩定的出價,也就是雙方都認為是最佳選項的出價。
在賽局理論中,此時雙方的狀態稱之為納許均衡 (Nash equilibrium)。
larry 這邊補充一下,其實一間上市公司的股價也是納許均衡。股票更是有無數的買家、賣家在出價,一樣要猜測其他買家、賣家的行為。最終這間公司,在這個時間點,在各方的買賣策略之下達到納許均衡,成為該公司的股價。
結論
這本書算是賽局理論的經典著作,書中舉很多生活化的例子,商場上的例子,來傳達賽局理論的概念。
賽局理論早期就是數學的一個分支,所以一些圖表的推導,還是有濃濃的數學味道在裡面。沒有困難的數學公式,閱讀時如果看到圖表,不要太過鑽研,抓到圖表要表達的概念即可。
本書的篇幅很多,例子很多,我們不是在修大學課程,不需要逐字鑽研。閱讀的重點應該是抓到每個章節的架構,跟其中要表達的概念。
經濟學理論的目標是模擬現實世界中人類的行為。larry 開業到今天 (2022年3月) 超過 6 年,根據我的實際經驗:
不管你是事業經營者,還是銷售相關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知道你面對的是什麼人,現在是什麼情況,而做出怎樣的應對進退,這些經驗才是重點。
再多的學理只是輔助,最終還是要回歸人與人,公司與公司彼此之間是什麼關係。人生的成長,最好先熟悉人世間的遊戲規則,再來讀經濟學理論,所學的知識才有可能內化。
本站的主題是商業,創業,美食,葡萄酒,閱讀,網路科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