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尾理論 部落格 社群 經營
商業思維 自媒體經營

[自媒體經營] 長尾效應?請把部落格經營跟社群經營分開討論

商業,創業,業務,職涯,美食,葡萄酒,閱讀,網路科技。

從 Larry 創業以及商業的經驗,希望以白話的口吻,介紹給大家這個商業的世界。

FB粉專會頻繁地更新 Larry 對於商業、社會、人生的觀察與心得,歡迎大家追蹤互動~

長尾效應是由 Chris Anderson 提出,他曾任「連線」(WIRED) 雜誌的編輯,長尾效應也是他在連線雜誌的一篇文章,後來還衍伸為一本書。很多名人叫 Chris Anderson, 這是他的 wiki (別搞錯了)

講到長尾效應一定要先看一張曲線圖,圖片來源 長尾效應的wiki

長尾理論 long tail

X軸你可以想成一家店最暢銷的的商品或服務,從左到右排列。Y軸則是商品或服務帶來的營收。所以可以看出來,主要營收 (綠色區域) 是由少數商品或服務 (X軸的左側) 所產生,大多數的商品或服務 (X軸的右側),其實產生的營收很少 (黃色區域)。

這就就是所謂的 80/20 法則,80%的收入是由20%的主要商品或服務所產生。

Chris Anderson 的長尾理論指出,隨著網路的普及,位於X軸右側 (黃色區域) 的商品或服務的上架成本、行銷成本幾乎為零。又黃色區域與綠色區域的面積其實一樣 (營收一樣),那企業是不是要多關注一下位於X軸右側的商品或服務。

再來,位於X軸右側的商品或服務可能符合特定族群的需求,也就是 niche market 的概念 (我覺得 niche market 的很多翻譯都不適當,我翻成「細分市場」)。

每一個位於X軸右側的商品或服務,或許帶來的收益不高,但它樣數很多,可以符合多個特定族群的需求。這也包含了客製化的概念,在現代的商業思維上是完全正確的。

講完了長尾理論的背景知識,那這跟部落格經營 / 社群經營有什麼關係?

回到上方的曲線圖,請幫我把X軸換成時間 (左到右為時間),Y軸換成流量或熱度。一般來說,如果你跟上時事,部落格po一篇文章,FB/IG po 一篇帖子,流量隨時間的變化大概就是這個曲線圖,隨時間退燒會很快。

以部落格經營來說,如果你本來就不是跟時事,蹭熱度,大概你的流量會滿平穩的穩定上升。跟上方曲線圖不同,不會暴增,但也不會隨時間暴跌。

以社群經營來說,它跟時間很有關係。因為 FB/IG 是一個時間軸的概念,使用者「不會」去搜尋你舊的帖子,相對的部落格藉由搜尋引擎或他人轉貼,舊的熱門文章會持續帶來流量。所以,與部落格不同,社群經營需要的是一波又一波的熱度 (某種程度而言 Youtube 也是這樣)。

結論,部落格經營跟社群經營完全是兩件事。larry 會選擇經營部落格,首先因為我已經寫很久了 (第一篇文章是2012年),慢慢持續的累積。

另外就是我在內容產出上,個性思維上比較適合部落格,我也不擅長去炒作什麼。你要 po 什麼、你要寫什麼,這是「心法」的部分,但自媒體經營到最後,比的就是心法。

每種自媒體 (部落格,FB,IG,Youtube) 都有經營上的獨特性,讀者如果也想經營自媒體,可以想想自己適合哪一種平台。每個平台展現的素材不同,所需的手感與技能不同,適合的個人特質與風格也不同。

商業,創業,業務,職涯,美食,葡萄酒,閱讀,網路科技。

從 Larry 創業以及商業的經驗,希望以白話的口吻,介紹給大家這個商業的世界。

FB粉專會頻繁地更新 Larry 對於商業、社會、人生的觀察與心得,歡迎大家追蹤互動~